三边夜话:六七十年代低工资广就业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
在共和国建设的峥嵘岁月里,六七十年代是一段特殊而厚重的时期。彼时,国家刚走出百废待兴的初始阶段,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、物资相对匮乏的现实困境——城镇职工月均工资多在30-40元区间,农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,“粮票、布票、工业券”是日常生活的标配,多数家庭处于“温
在共和国建设的峥嵘岁月里,六七十年代是一段特殊而厚重的时期。彼时,国家刚走出百废待兴的初始阶段,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、物资相对匮乏的现实困境——城镇职工月均工资多在30-40元区间,农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,“粮票、布票、工业券”是日常生活的标配,多数家庭处于“温
确实无法回避,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,社会普遍面临严重的物质匮乏,贫困几乎成了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。尤其是在广阔的乡村地区,大量家庭经常为基本温饱发愁,甚至还发生过极端的饥荒和因饥饿致死的悲剧。那时,能穿上没有补丁的新衣服,已经算是天大的奢侈;填饱肚子,成了许
17日,2025年中国乒协第二届“国球进公园”户外乒乓系列赛鞍山赛区(孟泰公园站)暨“团结杯”各族群众社区居民乒乓球比赛圆满落幕,比赛吸引800多名乒乓球爱好者参加,共享乒乓之趣。
红色文化传承是立山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。在孟泰公园,老英雄孟泰“爱厂如家、爱炉如命”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立山人。立山区依托红色资源,广泛设立“红色讲习所”,邀请老劳模、老党员担任“工业精神传习人”,通过讲述亲身经历,诠释“务实、开放、和谐、大气”的立山精神,
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篇章,当属毛主席亲自倡导并推动的“鞍钢宪法”。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模式,为中国钢铁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奠定了坚实根基,铸就了今日钢铁大国的辉煌。
活动现场,鞍钢工业遗产群化身为“时光隧道”。斑驳的高炉、锈迹斑斑的轧钢设备、保存完好的老厂房,每一处遗迹都镌刻着新中国钢铁工业的“独家记忆”。